公众号净增量少甚至掉粉怎么破?这是知乎让我回答的问题,恰好我的公众号也陷入低迷,于是我便在微信群“新媒体运营交流”中跟群友们讨论起这个问题。我把各方意见和网上收集到的答案整理如下:
我认为首先要审视一下目前的内容做得如何?一是内容生产的数量和品质有没有下降?这是将是减少和掉粉的主要原因。其次,要看一下内容定位与用户定位有没有匹配?比如我的公众号谭天论道粉丝中50%以上是本科生,他们不一定能看懂论文等学术性内容,因此要适当调整一下公众号调性;其三,要检视当前公众号运营遇到的瓶颈和发展的天花板,公众号经过长期运营,粉丝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果不能升级迭代和创新优化,对粉丝很难有更多的吸引力。
审视和思考的方法主要有三,一是看趋势,受短视频和直播冲击,目前公众号注意力分流比较严重,必须想出摆脱的对策,比如说是否做到垂直深耕。当下公众号不能孤立来做,要做微信生态,公众号、视频号和直播三位一体;二是看数据,通过公众号后台数据分析,知已知彼,对症下药,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检视当下内容发布的时机、内容和重点,比如开学季有没有相应的内容,针对当前的社会焦点和传媒热点有没有及时响应?
破局常规的办法有:1、内容为王,增加打动人心的作品;2、其他平台推介公众号,平台间能导流很重要;3、结合微信用户存量,方便点击和宣传、原创作品+直播吸粉;4、追随时事热点去发表一些真知灼见,预见性的言论会圈粉;5、长久之计在于发现下一代的关注点在哪,积极拥抱下一代,抓价值观,提前布局,青少年应该成为自己的主阵地……此外,结合自己公众号的实际情况,还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更有效的对策。
下面再结合我的公众号谭天论道做些分析,暑假大家需要休息一下,于是我把公众号由周二更改为周一更,因此开学前这段时间阅读量减少甚至掉粉也是可以理解的。开学我要发力了,于是不仅恢复到周二更,而且提升了内容质量和数量,公众号开始活跃起来。
然而,一些老问题仍然存在。那些学术性较强的论文阅读量依然不高,优质内容往往叫好不叫座,怎么办?于是,我决定盘活私域流量,利用朋友圈和微信群,不是简单的转发而要加上推荐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于一些比较难看懂的论文阅读量还是不高,比如这篇:《 克莱默尔论媒介:从病毒、感知到人工智能 》
这是一篇好文章,通过对话形式介绍了 德国媒介学者西比尔•克莱默尔新的媒介观,很有学术价值。对此,我决定重拳出击,专门发了一条消息来力荐:
推荐效果较为明显,推荐前:阅读次数110,分享次数23,送达阅读率0.14%,阅读完成率11.96;推荐后:阅读次数749,分享次数62,送达阅读率0.17%,阅读完成率12.62。阅读和分享都大幅提升,虽然由于文章不好读,阅读完成率仍不高。那么,读不下去的原因何在?我继续分析,来看看本号的用户构成。
根据年龄分布来看,谭天论道公众号一半以上的用户是本科生,加上来自业界的人,看不懂理论研究是可以理解的。包括一些跨学科研究的文章,比如这篇《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语言规范智能把关模式 》,涉及人工智能、计算科学方面的知识。那么,这类文章还要不要呢?我还是坚持要,而且作为重点来运营。
在新文科的驱动下,新闻传播学越来越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现在看不懂不等于以后看不懂,而且形势逼人,这是新媒体新传播发展的需要,必须学习和吸纳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包括自然科学。面向未来,新闻传播学习和研究必须走出舒适区,谭天论道将与你同行,小编也将力所能及做些科普和推介。
我认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号必须有三类内容:一类是高精尖的,做品牌和影响力;一类是蹭热点吸粉,做注意力;一类是服务性内容,增加用户粘度。作为定位新媒体研究的学术型公众号,不能不关注阅读量和粉丝数,但也不能唯阅读量是从。如何能把它运营好?您有何看法请在下方留言,也欢迎在下面扫码入群一起来讨论。
有人说现在做公众号没戏了,但偏偏有人不信,还去开公众号,而且一上来就连连多篇10万+爆文,他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公众号的诺奖得主——莫言。
我们是一家专业提供公众号交易、公众号迁移、公众号增粉、公众号买卖交易的平台,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求,。有任何疑问,可以
【立即咨询】
我们平台的客服或者添加微信号
【19008205409】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