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逻辑思维公众号呢?自从罗胖开通了逻辑思维公众号之后,逻辑思维公众号就火的一发不可收拾,逻辑思维公众号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那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罗辑思维公众号的介绍。
2012年12月21日,《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平台与在线视频节目《罗辑思维》同时上线。《罗辑思维》是优酷视频网站播出的一档知识类脱口秀栏目,主讲人是著名媒体人罗振宇。该节目上线第一季的总播出量就达6000万次,视频集均观众约100万。《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罗辑思维》视频节目的一种互动形式,与视频节目同时上线,其用户数量随着视频节目关注度的提高也在急速增长,已拥有线上用户160多万以及不定期举行线下活动的2.5万多个付费会员。《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自媒体产品,已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移动网络社区,在自媒体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坊间誉为自媒体新秀。笔者通过对其传播内容及互动形式的分析发现,《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多维的价值取向。
构建学习型社群,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份名为《学会生存》的报告,认为:“社会与教育的关系,在其性质方面,正在发生变化。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的地位和这样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化的社会’。”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媒介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变化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大众媒介的发展使得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进而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如该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来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②时至今日,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等理念已经是全世界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之一了。
与《罗辑思维》网络视频节目一样,《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平台也是以知识分享为内容取向的。它有两种基本的互动形式:一是每天准时推送60秒的录音;二是用户根据录音提示进行回复,然后获取定制的文章。用户通过手机终端随时随地都能聆听录音和阅读文章。从其用户和内容构成来看,此平台无疑构建了一个学习型、知识型的移动社群,其成员是靠知识的获取和分享来获取身份认同。首先,2011年11月微信团队公布的官方资料显示,微信用户中超过24%的人为白领阶层。这类人群是典型的知识群体,具有很高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条件。其次,就《罗辑思维》每天更新的录音以及文章内容来看,它们多半是一些被忽略或者遗忘的历史细节、人类行为心理分析、常识的非常规解读、合理的颠覆性的观点阐释、地域文化的源头追溯等。这些不是针对某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展开的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建构个人的社会化知识体系,力求促进社群成员更好地发展自我,最终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除此之外,从学习方式上来看,基于《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是一种非正式学习,是一种移动环境下的泛在学习,它摆脱了传统学习所受到的时空限制,使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发生,最终践行的是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人类进入信息技术时代以后,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传播方式带来了知识的大爆炸,人们的生活进入了尼葛洛庞帝所说的数字化生存状态。人们更加需要新的学习方式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平台的成功微信运营,是因为它的价值取向契合了当前学习型社会的内在逻辑。
现代公民性的启蒙
虽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再到19世纪的伟大政治家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对公民性概念的理解和界定一直都处在混沌、多元建构的状态,但是都普遍认同公民性与政治有关。③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Almond,Gabriel
Abraham)和西德尼·维巴(Sidney
Verba)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不仅关心现实政治,还掌握一定的知识;第二,与同事或周围人讨论政治;第三,通过参与选举等活动,积极参与现实政治;第四,认为个人能够影响政治,有一定的政治效能感。”④考虑到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现实语境以及民主政治发展的现状,中国社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所以,现代的公民性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公共精神,具体表现为“公共理性、公共关怀、参与行动以及对公共善的践履”。⑤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指对世俗和权威的理性批判精神、对公共领域事务的积极行动,以及对公共道德体系的维护和践行。
《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罗辑思维》视频节目的一种互动产品,两者的内容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公众平台所推荐书目和文章是紧紧围绕网络视频节目主题的,每一期视频节目大约推荐3至6本书不等。例如,《罗辑思维》视频节目第一季的第12期是《民意真的可信吗》,微信公众平台推荐的书目就有《乌合之众》、《1941:民意斩杀富二代》、《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因此,通过对视频节目的主题分析就能知晓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的学习内容范畴。在第一季的57期视频节目当中,主题涵盖中外历史人物、国家命运、国家政策、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现象、腐败、法制、教育、科技等。这些内容既不同于各种简短的语录和“段子”,也不是简单的读后感想;亦不同于那些矫揉造作的“心灵鸡汤”和抒情散文,更不是浅薄的言情故事,而更多的是关于真实的历史阐释和客观的社会现实观照。
节目不管是对历史人物的非常规解读,还是对各种社会现象的透析,或者是对公共事件的剖析、对国家命运的思考,都体现了独立思考和理性批判的精神追求、强烈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公共道德品质的呼唤。而这些都是现代公民性的核心精神。因此,在观看视频节目和阅读书目的互动过程中,社群成员完成了现代公民性的启蒙。对于这样一群渴望表达立场和价值观念的网络知识分子来说,这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同时,对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优化以及公民社会的培育来说,这也是最有推动力的。
增强社群凝聚力、培育成员社会资本
布尔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相对于群体与其成员之间关系而言的。它是群体对成员关系需求的一种满足。“一个特定的行动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总量,取决于其所能有效动员的关系网络的规模,也取决于与他有联系的那些人自己所拥有的(经济、文化或符号)资本的总量。”⑥反过来,正如学者成伯清所说,社会资本是一个群体为其成员所带来的实际的或者潜在的各种资源关系的总和。当然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其实,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社区还是网络空间中的虚拟社区,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或者基本形态,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人互动产生的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社会资本嵌入在社会结构中且只有在个人与他人分享时才存在。⑦因此,个人的社会资本的积累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渐扩展自己与其他成员之间互动关系的广度和深度的过程。
由于《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平台具备媒体属性、社交属性以及工具属性,它构建了一个线上互动和线下互动相结合的移动网络社区。它的存在不仅是对其用户需求的整合与满足,更大的意义在于为其成员的社会资本积累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条件。《罗辑思维》线上的互动主要是各地的成员通过微信的“朋友圈”功能,自发组建了许多子社区,如“罗辑思维合肥朋友圈”、“罗辑思维深圳朋友圈”、“罗辑思维上海朋友圈”、“罗辑思维湖州朋友圈”、“罗辑思维南京朋友圈”、“罗辑思维陕西朋友圈”等。在这些子社区中,成员之间通过开展积极的线上互动,来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而强化成员对社区规范的认可和对社区价值的认同。在此基础上,各子社区定期举行各种线下活动。藉此,各子社区由陌生人社会变成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真实的信任。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成员首先通过加入子社区的形式大大扩展了关系的广度,亦即扩展了各种资源关系的总和;其次,当社区成员将这种基于虚拟网络的弱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强关系时,即表现为社群凝聚力增强时,也就完成了社会资本的培育和转换。
通过以上的描述你是否了解关于罗辑思维公众号的介绍?这样如此全面、有效、简单的恢复方法,你学会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的话。更多更详细微信公众号素材内容,请持续关注微微号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开头推文案例
微信公众号推文如何提高用户下单率?
微信推文浏览量是怎么算的?
我们是一家专业提供公众号交易、公众号迁移、公众号增粉、公众号买卖交易的平台,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求,。有任何疑问,可以
【立即咨询】
我们平台的客服或者添加微信号
【19008205409】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